close
苗族英雄父子舍身取大義(組圖)



瓊中吊羅山鄉新安村,原名叫牙防村,是陳日光父子帶領苗民追隨共產黨、堅持革命鬥爭的地方。本報記者 陳元才 實習生 陳若龍 攝陳日光、陳斯安烈士墓。

本報記者 陳元才
油煙分離機

實習生 陳若龍 攝
本報記者 蘇慶明 周曉夢 通訊員 秦海靈

核心提示

從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縣城出發,一路向東南,穿過盤曲山路,就到瞭態勢巍峨的吊羅山山區。吊羅山鄉新安村,就在山腳下。

與多年前一樣,如今的吊羅山依然陡峻險阻,令人膽怯。但新安村的苗族村民們,每年都堅持組織上山一次,緬懷英雄先人。在海拔超過900米的吊羅山上,伴著吐露芬芳的蘭花,海南革命烈士、苗族英雄父子陳日光、陳斯安的墓碑並肩而立。

新安村是解放後才遷移下來的,原名叫牙防村,是陳日光父子帶領苗族群眾追隨共產黨、堅持革命鬥爭的地方。

“我一輩子敬神,但神並沒有幫助我們苗民。今天,共產黨指導我們成立苗民武裝,我們一定好好跟著共產黨幹。”時隔半個多世紀,這對父子英烈的話語依然久久回蕩。

為救同胞苦尋信仰“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們!”看著歷經滄桑的烈士墓,60歲的新安村村民陳明京滿懷深情。

陳明京是曾與陳日光一起鬧革命的同族兄弟陳日欽的兒子,新中國成立後,全程參與瞭兩位烈士墓地的修築,對吊羅山一帶革命事跡也做過調查研究。在檳榔掩映的新安村,他向記者談起,出生於1883年的陳日光原先就是苗族群眾的首領,也就是當地的“苗王”。他不僅身材魁偉、體力超人,而且聰明好學,從小就能讀能背世世代代相傳的盤皇經書和歌謠。

村中有老人曾回憶:“我們苗族同胞住在山上,經常吃不飽飯,生病更沒有藥醫,過得很苦。陳日光面對這種情況,也沒有其他辦法,隻能寄希望於某個神靈來解救大傢。”

1913年,陳日光在抓捕一頭熊時落下眼疾。他到瓊海嘉積基督教會醫院把眼治好的同時,也被西方醫學技術震撼,並接受基督教教義,成為海南苗族同胞中第一個基督教徒。陳明京說,回到瓊中南茂村後,陳日光帶領苗族群眾信教,到1919年,南茂已成為苗族信教的中心。

據陳明京考察,當時“南茂村一帶,土地越種越瘦,年年鬧饑荒”,陳日光覺得上帝並不能解除同胞的疾苦,於是脫離基督教。1922年,他帶領傢人遷居吊羅山北麓的太平鄉牙防苗村,“刀耕火種,伐木為園,苦度荒年”。

1927年,吊羅山的另一邊,陵水成立蘇維埃政府,第二年共產黨人在吊羅山區成立太平鄉蘇維埃政府。陳日光開始認識到,隻有跟著共產黨,苗族人民才有出路。陳日光與族人同飲雞血酒,“發誓要幹革命”。他積極發動苗族群眾參加革命,自己被選為鄉蘇維埃政府委員。

根據陳明京的調查,1927年秋到1928年秋,陳日光帶領苗族群眾,3次打敗國民黨反動派的進攻。後人提及,1929年8月,他帶領同胞伏擊前來擄掠的國民黨陵水縣中隊,擊斃瞭中隊長。

上山堅持革命鬥爭

位於保亭、白沙、陵水等幾縣交界處的吊羅山,是海南連通東部和西部的必經之地。國民黨勢力、日本侵略者的勢力都向這裡滲透。據瓊中黨史縣志辦副主任葉傳雄介紹,當年海南革命進入低潮,為堅持鬥爭,陳日光於上世紀20年代末30年代初帶領苗民把牙防村移到瞭吊羅山上;陳明京也介紹說,那時陳日光本人為躲避敵人視線,建造假墳塋,佯裝病故。

望著高聳的山脈,在新安村,陳日光依然健在的小兒子、86歲的陳斯太仿佛又回到山上度日的艱難時期。“沒地住,沒路去,沒鹽吃,當時的日子難過啊,但又不能下山。”老人回憶說,由於山高氣溫低,一般莊稼作物難以種植,水稻種出來的都是空殼稻,所以木薯野菜成瞭村民填肚子的主要食物。

“這就是他們在山上吃過的。”陳明京向記者展示瞭兩種野菜,一種是苗族人所稱的“菜葉”,也叫水韭菜;一種是鐵芥菜,苗族也叫山蘭菜,樣子像青菜,但比青菜要小。“水韭菜隨便一撒就能長,摘瞭馬上又生;鐵芥菜長成後,200天都不會死。”陳明京說,正是這些高山野菜,支持瞭陳日光、陳斯安等人的鬥爭。

在1940年初期,由於反動勢力逼迫加劇,陳日光率領苗胞在吊羅山和其他地方之間來回輾轉。1942年8月,他帶著傢人和10多戶苗胞遷居五指山南麓的仕階村,1943年夏天帶領全傢又逃回吊羅山上。艱難的形勢下,他還帶領全傢先後跑到陵水、萬寧的日占區,又因不願過亡國奴生活,3個月後再次返回吊羅山。當年秋,國民黨制造中平慘案後,吊羅山周邊虎口餘生的苗族同胞紛紛投奔陳日光。

英勇就義視死如歸

隨著瓊崖抗日鬥爭革命形勢高漲,為配合我軍挺進五指山建立中心革命根據地,1944年秋,瓊崖抗日獨立總隊指示第三支隊派周海東去聯絡“苗王”陳日光。因為道路險峻,他費瞭好大功夫才上瞭山。

由於日軍和國民黨反動派的威脅,牙防村戒備森嚴,陳日光也有著很高的警惕性,他不知對方的底細,一時不肯現“真身”,派兒子陳斯德、陳斯安兄弟接洽周海東。周海東耐心地宣傳共產黨的民族政策和抗日革命道理,終於打動瞭陳日光。在他的指導下,陳日光成立瞭吊羅山苗民抗日後備大隊,次子陳斯安任大隊長。陳日光在後備隊成立大會上,含淚握著周海東的手激動地說:“我一輩子敬神,但神並沒有幫助我們苗民。今天,共產黨指導我們成立苗民武裝,我們一定好好跟著共產黨幹!”

陳斯安任大隊長後,經常帶領隊員下山送情報、當向導、送糧食、接送傷病員,使吊羅山很快成為瓊崖共產黨和軍隊的聯絡所、情報站和療傷處。“有一些人常常來回出入我傢,和我爸、哥說事情,我那時候小,也不知道他們做什麼。”陳斯太回憶,當時他並不知道父親和兄長為何總是神神秘秘,後來才明白他們“是在為共產黨做事”。
營業用抽油煙機

1946年5月15日,國民黨四十六軍300餘人偷襲吊羅山,陳日光與23名苗族同胞被捕,關押到陵水一處原日寇所建的油庫中。國民黨當局要陳日光“自首”,陳日光反問:“我跟共產黨打日本鬼子、叛國賊有什麼錯?我的同胞有什麼罪?”




國民黨當局要陳日光交出次子陳斯安,以換回苗族同胞。陳日光明知兒子一來父子必然被害,但為瞭救出無辜同胞,毅然致書:“願我父子同死,救出眾鄉親。”

廚房油煙處理
獄中,父子兩人忍受酷刑折磨,堅貞不屈。隨後,敵人將他們押至保亭縣城,於1946年12月31日將父子倆殺害於保城河邊。

“敵人殺害他們後還發出佈告,不準苗民收屍,所以他們的屍體被水沖走,屍骨無存。後來苗族群眾為紀念他們,就按照民族風俗,把他們後人的毛發、指甲安置在墳墓裡。”葉傳雄說。

而至今,陳斯太還記得父親的形象,“他當年有一匹白馬,是瓊崖縱隊第三支隊送給他的。他騎在馬上,威風凜凜。”(本報營根7月3日電)



本文來源:南海網-海南日報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 512F59CA568BB2D0
arrow
arrow

    wme064q4u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